hengstyle:恆隆行

24

June 2020

生活誌 / 恆食堂

24 June 2020 / 生活誌 / 恆食堂 /

學習是心智的光合作用/葉士豪

TEXT│ Yui Chen PHOTO│ Aihciy Hsu

順著山路蜿蜒,原本目的是朝綠意最深邃的地方走去,
不料半途卻被一處由圍牆環抱的房屋吸引,半開的牆面為院裡植物引入充足光線,微雨的水珠也替葉面與枝條點上晶燦光芒。
這裡是 Light House 入口,以此為新據點,葉士豪重新找回對時間的掌握。


30 歲時,葉士豪開設 Sense 30 單車風格選物店, 啟動台灣的手工單車潮流;
進入 40 歲,他結束媒體與顧客有口皆碑的店面,收回閃亮的鋒芒退往北投山區。
他現在與妻子經營 Light House 空間,邀請各界藝文人士開設工作坊,並成立「光屋工藝」傳授單車製作技藝,
將心中依舊熾熱的那道光傳遞給每一個願意入山學習的人。

 




木質調的室內裝設與滿院 的 植 物,Light House 處處感受得到大地的力量,然而讓植物欣欣向榮的重要條件—— 必須要有光。這裡四季有時的陽光與肥沃土壤,種出讓花藝家凌宗湧到訪時也驚為天人的尤加利小樹,葉士豪淡淡笑著說:「其實我們真的沒照顧,山上一切就是這樣自然而然。」「光」也開啟了人類知識的傳遞,在光線明亮的單車工作室懸掛著學生們認真製作的車架半成品,主屋內則漾著柔和光影,為不時開設的生活與瑜伽講座創造都會環境中少有的舒緩寧靜氣氛,「這個空間具象了我們想要展現的精神層次,是一種感受性的還原。」從 2019 年起,葉士豪夫妻一磚一瓦翻修幾近 荒廢的山區老別墅,今年二月完工遷入,從此工作場域從台北市信義區移轉到城市邊緣,自身角色也從店主成為傳授單車製作工藝的老師,看似離人群遠了,卻反而離人心更近。




 



若 某 天 回 顧 人 生 , 我 最 害 怕 對 某 段 時 間 沒 有 記 憶 。
與 其 過 著 非 內 心 所 願 , 萬 般 「 不 得 已 」 的 日 子 ,
我 會 勇 敢 選 擇 想 要 的 生 活 , 就 算 失 敗 也 在 生 命 中 留 下 深 刻 的 印 象 。
 
 







「住在市區,行為很容易被框架,我是很容易做一件事就進入自己世界的人,以前卻時常要暫緩手邊工作先招呼客人,或是下班後不免跟朋友去酒吧喝一杯,可是離開市中心後,這些習慣幾乎不存在,不適合的人或生活習慣會越來越遠,會來找你的人原本就是最好的朋友,或是有新朋友加入。」在 Light House,即使是獨自一人 埋 頭 揮 汗 組 單 車 的 日子也是快樂的,這裡發 生 的 種 種 交 流 更 靠近每個人的純粹本質。其 實, 葉 士 豪 與 太 太原本還想離城市更遠,「我們想去台東,但太多不確定性,還是先從比較能掌握的狀態開始。」但出生花蓮的他,一到山裡整個人就活了回來,如果給他一組工具,50 歲時從無到有蓋一幢房子也未嘗不可,「我認為現在的生活就是未來的練習。」每個人都寫著自己的生命練習簿,葉士豪是,大老遠來北投山區向他學習單車工藝的學生也是,他們有的是藝術家、人妻、上班族或大學生,葉士豪回憶當初拜師學藝的苦行僧時期,「大致會經過三個階段,剛開始很興奮,接著會覺得很無趣又很累,最後是無法言喻的滿足感,又懂了許多知識,這就是我的心路歷程。也再度回到之前說的,希望能在 Light House『如實傳達我的感受』—— 一份因學習感到自我提升的滿足。」
雨差不多停了,葉士豪引領我們走回院子,隨意聊起山壁上奇特的野生植物,還有最近蓮霧樹落熟的困擾,這些和自然有關的發現與煩惱,是照亮生活的點點火花,比起城市五顏六色的霓虹燈還燦爛動人。




 雖然 Sense 30已經達成階段性任務,葉士豪還是珍惜地延用那段時期留下的物品,例如店裡訂製的巴基斯坦針織皮革手套,透氣與服貼度一流,掌心襯墊位置也經過他精心設計。以前店裡也有販售的 Freitag電腦包,機能與細節完全符合他的講究,也極為耐用。前往日本草津參加經典老爺車 Eroica騎旅時,葉士豪在當地跳蚤市集購入古董軍用水壺、德製護目鏡,是他愛用的騎車配備。為了今日拍照,他從家中帶來洋溢古風的紙扇,未來將會留在 Light House 作 為 風 格 擺 飾。Canon 5D Mark III 從
Sense 30時期就為粉專留下許多回憶畫面,現 在也會繼續陪伴葉士豪為全新的工作型態拍攝更多精彩照片。


 

 

你想第一個知道我們的最新產品和新聞?

立即訂閱電子報,享有第一手最新優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