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木雕藝術家渡邊文矢個展《家之所嚮》於 Ippuku|林森40開展,在靜謐日式老宅中回望家之記憶
前言|Josh Peng、內文文字、圖片提供|中島GLAb
「我想創作出源自日常感受的作品,讓自己回到創作的原點。在這樣的心境下,我創作了《家之所嚮-Home, being there》系列。他們一直在我身邊,也住在我的心中。」
——渡邊文矢
可能是一個小小的人站在高高的樹旁,雙手環抱仰望著天空;抑或是帶有稜角的木刻線條刻畫如風吹過般的情景,渡邊文矢的作品一直都很誠實,誠實地反映著自己、鏡射出生活,那樣的純粹與溫潤,對於自由的探索、對於家的想像,讓他在台灣一直有著許多藏家。
從4月中至5/18於「Ippuku| 林森40」展出的最新個展《家之所嚮-Home, being there》,由一直以來的好友團隊中島 GLAb 策劃,開展第一天雖然表定10:00開展,但早上6:30即已開始排起長長人龍,希望能將自己喜愛的作品帶回家,如今作品雖已售鑿,但仍然相當推薦大家抽空來到「Ippuku| 林森40」的全新空間,在親密舒適的日式房舍尺度中,靜靜感受渡邊文矢的作品與這幾年來的轉變,讓那些對於家的溫柔回憶再度漂浮於心中。
位於台中市西區林森路40號的「Ippuku| 林森40」,前身為1927年落成的大屯郡守官舍,是日治時期郡守的官邸,結合日式與西式建築語彙,靜靜見證城市與時代的遞遷。歷經多年修復,這座歷史建築將重新開放,由 中島GLAb與BD Home進駐,方方設計協助空間規劃,將歷史建築轉化為當代藝文空間,開展一段關於藝術、 美學與生活的新篇章。
「Ippuku」源自日文いっぷく,意指在忙碌日常中的片刻停留——像是一杯茶、一份點心,或是一段短暫的沉靜時間。這樣的中場時光,不僅是休息,更是一種重新對焦的狀態;它讓人有餘裕去感受當下,也為創作、 感情、思念與轉變騰出空間。在這樣的精神之下,觀者得以重新連結自身與他人,觸及內在那份尚未說出的期待與悄然浮現的共鳴。



Ippuku / 林森40 首檔展覽《家之所嚮-Home, being there》,由擅長可視性設計(viewability design)的中島 GLAb 團隊策劃,邀請到日本木雕藝術家渡邊文矢(Fumiya Watanabe)展出其細緻且深情的創作。他以木為媒材,呈現出生活中那些無聲卻長久的情感。作品不求張揚,而是靜靜陪伴、安放,像是一件熟悉的器物、一段 溫柔的記憶,潛伏於我們每日生活之中。
渡邊先生表示:「我想創作出源自日常感受的作品,讓自己回到創作的原點。在這樣的心境下,我創作了 《家之所嚮-Home, being there》系列。他們一直在我身邊,也住在我的心中。」


在這座被重新喚醒的歷史空間中,《家之所嚮 home, being there》不僅是一次木雕藝術展覽,更像是一段安靜的邀請。邀請我們暫時停下腳步,與某段記憶重逢;與某個溫柔片刻相遇。「Home,是家,是歸屬之地。」渡邊文矢以作品回應家之於旅程的意義,在旅途與家的往返之間定義了座標,讓旅途有了方向。
一個空間,可能是起點,亦可能是轉折,是停歇,也是再次出發。過往的大屯郡守官舍,以新的身份Ippuku 林森40再次打開大門,在此空間,遇見渡邊文矢,邀請您一起思考、感受「家之所嚮」的意義。
《渡邊文矢 _ 家之所嚮 Home. Being there》
Date|2025.04.18-05.18
Venue|Ippuku|林森40
OPEN|10:00-17:00
CLOSE|Mon. and Tus.
策展|中島 GLAb


(圖片提供|Josh 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