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北海岸子隆山房,走入大師一生懸命的藝術風景裡!

文字|Daniel Chou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編輯|Cheer Lin


一個閃神,就過頭了。司機連忙煞車,掉頭,拐入一條沒有路標的羊腸小道。眼皮沒眨幾下,子隆山房這幢魔法城堡,便蹦入了我們眼簾。回想那日午後,秋雨稍歇,躲在雲後的幽幽天光將距離白沙灣不過一公里的山房,藏成僻靜的秘土,似是一只曖曖含光的日式漆器,越在暗處越顯爍目,在獨特的空間體驗、特展、雕塑課程、野放茶品飲中,閃閃耀耀全是城主——雕塑家張子隆,磨礪七十年的生命之光。


子隆山房「藝術家之屋」入口全景,循環石材、木料等等異材質,在建物上交織出豐富多變的表情。(照片提供:子隆山房)


細節裡沒藏魔鬼,只藏著百看不厭的美


三層樓核心建築「藝術家之屋」,由下而上依序設置多功能交誼廳與視聽教室、展覽空間、私人辦公與招待空間。繼續拾階而上,最終將抵達塔樓的瞭望平台,每逢雲開時,便可在此眺望白沙灣和七星山的絕麗景緻。附屬建物「聽溪館」、「望山房」,則是融入日式美學的榻榻米起居室及工作室,主要供藝術家駐村及一般民眾住宿體驗,讓人在潺潺流水、蟲鳴鳥囀及日月星辰的摟抱中,領受大自然潤育身心的豐沛能量。


主建築頂端的塔樓為360度全景瞭望台,天氣晴朗時可遠眺白沙灣落日與七星山綿延的巒嶂,視野絕佳。 (照片提供:子隆山房)

這裡能卸下煩憂,使人全心沈浸於諸多講究的設計細節中。深淺錯落的循環石材建築外觀,頂層覆以沈穩的深棕色木料,地勢較低的後方,又是鶯歌廢棄磚窯的紅磚疊砌而成的一樓,以三樣材質、三種皮層,交織出山房豐富而多變的建築表情。


望山房內原地保留巨大的山石,洋溢著原始野性的況味,與一旁的平滑石板形成明顯對比。(照片提供:子隆山房

步入室內,最醒目的莫過於貫穿全棟,造型簡雅的半圓形金屬螺旋梯。連通二三樓的另一道木造階梯,則不惜內嵌鐵件來強化結構,好將垂直檔板置換成毛玻璃,增添異材質拼貼的趣味。就連牆壁都很有戲。白色立面看似單調,實際上卻混融了石灰、稻桿等自然材料,創造出一股溫潤、真樸的空間質素。至於交誼廳木製的曲面吧台和流理台,散落四處的原木家具,不僅馨香盈鼻、造型圓潤,且多是由張子隆本人親手打造。面向群眾的展間同樣講究,以地面為例,就斥資採用有氣孔、會呼吸的灰色盤多磨地板,藉此達到無縫而美觀的視覺效果。十週年首發特展「人間四季」聯展,為張子隆與詩人李敏勇間的藝術對話,前者張子隆以木、石、金屬呈現生命的形影,後者則以詩書描繪青春、朱夏、白秋、玄冬的人生意境,一同譜寫一首人與自然共生共好的四季詩篇。


主建築「藝術家之屋」,以張子隆教授鍾愛的半圓形螺旋梯貫穿全棟樓層。(照片提供:子隆山房)

可以說,山房本身就是張子隆最龐大、最恢弘的一件雕塑了吧。而我們這些訪客,就像鑽進了一座巨型雕塑的內裏,所見所感、觸碰的呼吸的,俯拾盡是他燦麗生命所繁衍、抖落的靈魂碎片。


子隆山房戶外,依山勢建造的原石步道與景觀平台,巧妙保留原生植栽與石材,並且四季皆有相應的花卉更迭,讓藝術品與自然地景相互呼應,每一處都洋溢著「與自然共處」的美學精神。(照片提供:子隆山房)


大和美學吟詠主旋律,細細雕琢的桃源秘境


大師身邊,往往圍繞一群大師。舉凡台灣人熟悉的楊三郎、洪瑞麟,電影泰斗黑澤明、「物派」代表人物李禹煥,都與張子隆存在或深或淺的緣分。「我家以前在淡水開文具店,很多藝術家會來買東西、跟我爸聊天,我家自然而然就變成很多藝術家交流的地方。事實上,楊三郎、洪瑞麟老師都跟我爸爸很熟,我能去日本求學也多虧了他們介紹!」

張子隆赴日時,以具象石雕見長的舟越保武等人,正引領著戰後日本雕塑的風潮,而剛崛起的物派,更是以他就讀的多摩美術大學為根據地,核心人物李禹煥,便是他的老師之一。說起李禹煥,他的雕塑裝置與西方時興的極簡主義不同,更重視物件以外的環境、場域,也慣於並置未經雕琢的天然物、反覆打磨後的金屬,例如原石配上鋼板,使「自然」與「工業」間產生了微妙對話。對照望山房裡的山石與石板磚、抽象女體石雕置於原木台座的表現形式等,種種建築元素和雕塑作品,都不難發現負笈日本這件事,在張子隆身上種下的深遠影響。


圓潤、律動,略顯抽象的女體局部雕塑,為張子隆作品的主要題材,而下方的台座,也是他格外側重的元素。右二的作品《Triplet》,安山岩底座上的銅雕部件,容許觀者任意旋移甚至稍事敲擊,突顯出藝術家鼓勵觀者「觸摸藝術」的想法。(照片提供:子隆山房)

畢業後日本就業的經驗,進一步助他習得蓋房子的技術。先是東寶製片廠的美術工作中,他有幸加入黑澤明後期代表作《亂》的電影製作,與團隊一同搭建片尾火燒城池的1:1實景。到後來,他還參與了東京迪士尼樂園的建築工事,對建築設計、土木工程或景觀園藝都有所涉獵。如今園內自然步道旁遍佈的櫻花、茉莉、山茶、紫微、梔子花和轉瞬即逝的曇花,便在他巧手栽植下,順應四時展現出婀娜媚態。

即便返台任教,日本依舊是他取用不竭的靈感湧泉。比如山房二樓的圓形火爐,就是在他帶學生遠赴札幌參訪野口勇設計的莫埃來沼公園(Moerenuma Park)時,從園內法國餐廳L’enfant qui rêve所獲得的想法。

超越石雕藝術的美好生活提案


以前的張子隆,幫日本導演和美國企業圓夢,退休後的他,圓的是自己的夢。

在北藝大門下學生、現任園區藝術總監梁海莎的協助下,漸具雛形的子隆山房與附設「鎌倉塾」,已於2015年正式開園。經過十年來的多方嘗試,今年十月園區從「石門雕塑中心」的舊身分中羽化蛻變,以嶄新的面容示人。不只品牌識別、官網煥然一新,上百坪的工作室也將逐步落實「鎌倉塾」的想望,推出適合石雕新手的「一日雕塑家」工作坊,以及融合美學課程、模型製作、佈展實務、成果展演等扎實內容,由張子隆親授的12堂「石雕創作大師班」。

未來,園區經營觸角將不限於雕塑,而用更開闊的視野,廣納茶藝、瑜珈、頌缽及聲音療癒等多樣化的藝術及身心靈體驗,來貫徹「生活即藝術,藝術即生活」的核心理念。「21世紀的人,不應該認為藝術品只能用看的!」張子隆教授與他的子隆山房,無疑對世人遞出了一紙,走入山海秘境、也走入內在聖殿的盛情邀約。


子隆山房

● 地址:新北市石門區八甲 57 號
● 電話: 02-26383633
● 參觀票價:500 元 / 人(含一份茶水、點心),2025/10/25(週六)至 11/23(週日)「人間四季」預約參觀制聯展期間,入場費(含加購服務) 半價優惠,費用詳情及加購內容詳見表單連結。
● 開放時間:需於兩週前預約參觀,週四、週六及週日 10:00~18:00 開放預約。
● 預約參觀資訊 / 工作坊、體驗課程報名連結:https://portaly.cc/Tlahtw

  • # hence,雜誌
read more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