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箱臺中綠美圖! 建築大師妹島和世、西澤立衛帶逛,「希望大家可以用逛公園的心情來逛美術館!」
編輯|彭永翔 Josh Peng、圖片提供|臺中綠美圖、SANAA事務所
歷經11年,動員2萬多人參與,臺中市第一座屬於自己的市立美術館、市立圖書館總館「臺中綠美圖」,終於將在10月28日至11月16日展開試營運,並於12月13日正式開館。
「臺中綠美圖」由建築大師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帶領的SANAA事務所,與知名台灣建築師劉培森共同合作,也是SANAA事務所迄今最大規模的文化類建築計畫之一,這次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更親自來到台灣,一起帶逛綠美圖!
走入位於中央公園,由八個量體串聯而成的臺中綠美圖,銀白鋁製擴張網構築的建築立面,在陽光下瑩瑩發亮,柔軟的鑲嵌於地景之中;特意設置多入口的設計,讓建築不再是阻隔人們自由穿越公園的巨牆,而是開放性地邀請大家悠遊於建築與自然之間的過道與空間。SANAA以「開放、透明、流動」的概念,希望打造一座藝術、閱讀與自然共生的公共場域。

「從這斜坡往外看,每個風景都像是藝術品般。」妹島和世站在盤旋而上的斜坡笑著說。
SANAA事務所妹島和世(右)與西澤立衛(左)。
圖片來源:SANAA事務所提供
在挑高達27公尺高的臺中市立美術館大廳展廳(後簡稱中美館),SANAA設計了一路迴旋向上的步道,緩緩攀升似是山中僻靜小徑,突破空間的水平軸線,創造在建築中漫遊 (Promenande)的體驗。漫步於步道上,窗外是中央公園的一片自然綠意,每一個轉折都是不同的景色。
美術館大廳1樓 。
圖片來源:臺中綠美圖提供|YHLAA李易暹攝影

建築立面的銀白鋁製擴張網輕盈穿透,打破了室內/外的界線,讓風、光與綠意自然的融入空間中,讓人們可在城市、公園及建築間自由穿梭,形塑一座隨時歡迎來館觀眾駐足的文化森林。
過去曾設計金澤21世紀美術館、法國羅浮宮朗斯分館,及澳洲新南威爾斯美術館等國際級美術館的SANAA,總是藉由不同的嘗試去打開文化場域的各種可能性。這次設計臺中綠美圖時,相較於大眾對於美術館的嚴肅印象,甚至有時對美術館帶著一些距離感,西澤立衛希望大家能以輕鬆的心情來拜訪臺中綠美圖,「我們希望它看起來就像是公園的建築,讓大家可以輕鬆的走進來,可以很自由的遊逛於空間中,用逛公園的心情來逛美術館。」
臺中綠美圖建築外觀遠景 。圖片來源:臺中綠美圖提供|YHLAA李易暹攝影
一座融入自然的建築,邀請大眾自由的探索空間
進入串連中美館及圖書館總館的綠美圖大廳,一大片水池映現於眼前,仿如湧泉般的自水池中央泛起圈圈漣漪,水池以曲面不鏽鋼鈑打造,除了能反射戶外綠意及映照周遭光景,還能調節室內溫度,營造舒適的「微氣候」。大廳上方的連通橋提供了建築空間中觀看的多元視角,開館後可由高處角度欣賞藝術家林明弘創作的《再製》作品
綠美圖大廳 。圖片來源:臺中綠美圖提供|YHLAA李易暹攝影
另一側的圖書館則展現不同氛圍,位於3樓的圖書館大廳挑高7公尺,整體家具設計多以曲線設計,創造空間中有機性以及有如流水般的有趣動線,觀眾在遊走的過程中可隨手拿起書籍坐下閱讀。別具巧思的花形書架與花形椅由SANAA事務所精心設計,並設有結合冷氣迴風口的「迴風書架」,運用空氣循環原理促進室內通風,兼具實用、美觀與舒適性。
圖書館7樓閱覽區。圖片來源:臺中綠美圖提供|YHLAA李易暹攝影
串連兩館的「文化之森」是一座半戶外屋頂花園,同為整體場域中的融合空間,以擴張網構築柔和場域,透過半戶外空間讓綠美圖無邊界地延伸至中央公園,將建築與環境融為一體。環形天橋連結美術館與圖書館,邀請人們自由探索,在穿梭之間感受綠美圖獨特的節奏。
文化之森。圖片來源:臺中綠美圖提供|YHLAA李易暹攝影
10月28日至11月16日展開試營運,歡迎夜宿綠美圖!
即將於10月28日開始試營運的綠美圖,也準備了一系列活動,邀請大家一起來參與!包含11月7日由妹島和世、西澤立衛主講的專題講座與國際論壇,與以半開放式庫房為靈感的典藏互動展與兩大主題書展搶先登場。同時,美術館推出「打開,我們的美術館:與綠美圖相遇的 N 種方式」與圖書館籌劃的「圖書館的閱讀新章:和綠美圖的生活提案」系列,結合文學創作的戶外燈光裝置、影像聲響作品、特色「夜宿綠美圖」及戶外寫生活動,帶來一連串精彩體驗!
綠美圖外觀帷幕 。圖片來源:臺中綠美圖提供|YHLAA李易暹攝影
試營運與正式開館資訊
試營運:2025年10月28日至2025年11月16日
正式開館:2025年12月13日 下午1點(公眾入場)
試營運開館時間:每週二至週日9:00-17:00、每週六9:00-20:00,國定假日照常開放。
地點:臺中綠美圖|臺中市西屯區中科路2201號
遮蔭廣場。圖片來源:臺中綠美圖提供|YHLAA李易暹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