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書店 — 書,以及那些未成書的,我們都還在探尋的路上

文|Gill Li、攝影|Jimmy Yang

造訪非書店的那日是清明前夕,從交流道駛下一眼望去海是綿延的深藍,浪打在岩石上滾著白色浪花,天空飄著小雨,小徑倚山蜿蜒而上,纖細又綿長,面著海靠著山,非書店亮著昏黃的燈就在水湳洞村落的入口,堅定而溫柔地佇立在山城。


希望生活在有書店的地方

「水湳洞365天有200天都在下雨。」書店主人曉晴拿著熱茶軟綿地坐在沙發裡笑說。 曉晴出生新疆,結婚後移居台灣,算算搬來水湳洞也九年了,因為女兒罐罐出生有氣喘,四處尋覓適合落腳的近郊,她的故鄉是戈壁荒漠,而這裡面海傍山,抬頭就被十三層遺址那破敗卻又野性的生命力給震撼,她喜歡這裡隱市卻又離城不遠的距離,著迷於每日一睜眼窗外就是一片海洋,打開門就能聞到溪水與植被的潮濕氣味。

曉晴開書店的想法起初頗浪漫,僅是希望生活在有書店的地方,當時的概念尚還模糊,直到碰到了作家猫力。猫力是在上海出生的香港人,定居台灣前在各國遊牧旅居,因為疫情被迫停下腳步,在一次市集上遇到曉晴,她們對閱讀有一樣的渴望, 對書店有同樣的嚮往,兩人的生命軸線就此在水湳洞交纏。

2022年曉晴、先生阿志、貓力與導演張誌騰接手了這棟七十年老屋,「阿志不希望全部打包丟掉,東西一樣一樣擇揀,還能修復的就留下來。」對於建築也是一樣的想法,小屋沿著山坡而建,石壁是山也是建築的一部分,他們不再抹上水泥,打開原始的岩壁,裸露自然粗獷的紋理,下雨時雨水會沿著岩壁流下,她們乾脆放盆植栽接下大地的養分。空間整理耗時一年多,保留了房子原本的結構,老式的門窗、鮮少見的圓柱子,還有神秘的地下石窟,都順著房子的個性有機地去修復。

修繕的過程減法比加法更漫長,接手小屋一年多,非書店在2023年五月正式開幕。

書,以及書以外的那些

有機,是非書店很重要的精神。非,代表了書店以外的東西,尤其在這碩大的宇宙中還未成書、未被撰寫的東西,都是書店想去接住與好奇的。「非還有著對任何事情都不要過於篤定的感覺,當過於執著就很難看到其他的觀點。 另外,非念起來也很好聽。」猫力笑說。所以在非書店不只賣書,也辦讀書會展覽、頌缽、觀影活動,她們認為好玩的,透過書以外的媒介,傳遞到更遠的地方。

愛物惜物的阿志,在整理房子時,留下許多過去的舊物,用得上的就賦予它們新的生命,重現在書店中。

空間不大,但維持著留白與空透,書架取代隔間牆,光線與空氣恣意中流動。書店的選書多元,大多由曉晴、猫力與店長Hope各自挑選,大抵是從生活中關注的議題延伸,女性議題、哲學、文學,已是媽媽角色的兩位也透過繪本傳遞著觀點,並以自身的成長優勢進口了許多簡中版本的書籍,成為非書店的特色。在書架上隨處可見店長Hope手寫的紙條,內容由曉晴、貓力、hope三人共同摘錄和撰寫, 用像是在跟朋友聊天的輕鬆語氣為書本寫下推薦,而讀者曾推薦的書單,搖身化為燈飾的一部分。

她們將讀者推薦的書單製成吊燈,變成空間獨一無二的點綴。

阿志忙著修繕的那段期間,曉晴、貓力、誌騰三人共同嘗試在水湳洞留下口述歷史,「因為這裡特殊的採礦過往,促使我們有了村民圖鑑的想法,我們拜訪了在地的阿公阿嬤,去調查他們小時候看了哪些書,聊一聊對書店的看法。」雖然計畫走向與她們想像中不同,但現在沙發座位區後的書架上特別收藏了當時田調所時老一輩人提到少時曾閱讀過的漫畫。或許在地人對書店的想像與他們不同,但是漸漸地,倒垃圾的時候會閱讀門口黑板的詩歌,店休時也會有人打開對外的書窗閱讀。

曉晴與貓力的選書多元,尤其因為兩人的成長背景,選入許多台灣少見的簡體中文書籍。

左圖:別忘了來跟「紙書之神」打聲招呼!右圖:在籌備書店的期間,曉晴拜託了村子裡的村民,與他們談閱讀與對書店的想法,並將他們兒時曾閱讀過的台灣漫畫收進店中。

多樣的山城風景


猫力從台北通勤來水湳洞,非書店是她的充電站,讓她放慢步調,「在全世界應該都找不到這樣特別的地方,離山海都很近,下面還是礦脈,完全沒被商業化,居民也維持生活的樣態。以前在上海什麼都很龐大,但是有距離感,太多東西被精心雕琢。水湳洞小,但是令人感到安心。」曉晴則常看著山海,更常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在都市人的情緒與矛盾常常會被放得很大,可是當走進大自然裡,人是最小最脆弱的,很多事情都能輕易放下。」

她們用溫柔且堅定的態度經營書店,日復一日看書、選書,與愛書人對話,吸引氣味相投的人走進來。她們共同朋友「那個山屋」的思含曾邀請好友涵雁與Jonathan來水湳洞短居,疫情後他們決定將法式餐酒館迴回落腳在這個小鎮,後來鎮上有了咖啡廳、酒吧。非書店日日有幽微的變化,水湳洞更是以它特有的步調質變著,她們不急,想就這樣緩緩的在老城中的老宅繼續寫下未知的故事。

❝在都市人的情緒與矛盾常常會被放得很大, 可是當走進大自然裡, 人是最小最脆弱的,很多事情都能輕易放下。❞

空間不大,她們以木條搭起通透的書架,除了讓視覺更加寬廣,也能依照需求重新擺放。

非書店的石窟地下室,需延著粗獷的石壁向下。裡頭沉穩且安靜,過去是防空洞,現在也是讓都市人心情離線的防空洞。


曉晴:尚未定義的自己在東北角等答案


在自然裡常常反思生命的意義,前一年東北角濱海公路發生坍方,時常感到自己的渺小,因為這樣反而不去糾結太多情緒的小事。最近能代表曉晴的關鍵字是「混沌」,對身份認同、生涯規劃等等好似都處在尚未能被定義的狀態,但山海有力量,她會在這裡慢慢尋找答案。

貓力:剛好的距離成為我的充電站


曾也想過搬來水湳洞,後來與老公定居在台北,但猫力說這是最棒的決定。保持著剛剛好的距離,一小時的車程就能看見遠離市中心,看著那閃閃發亮的大海。非書店不只是她的工作,更像是她的充電站,提醒她把匆忙的腳步,躁動與不安暫時放下。

Profile

曉晴 書店主理人

出生於新疆的藝術家,女兒罐罐出生後,為了她的氣喘搬到了水湳洞,在這裡經營 「妳在山坡上放羊我唱歌」,透過各種服裝工作坊、策展等活動,傳遞對生活的想像。同時是「非書店」的共同創辦人,開書店的初衷僅是因為浪漫的想:希望孩子生活在有書店的地方。

Profile

貓力 影像創作者

成長於上海的香港籍創作者,現定居台灣,過去旅居世界各國體驗風俗民情,瀟灑自由,現在生了一個女兒,在台北陪著一個小孩長大,在水湳洞照顧一間書店。

INFO

非書店

地址:新北市瑞芳區明里路83號

電話: 02 2496 1811

營業時間:週五到週二 12:00-19:00 ( 週三、四公休 )
IG:feishudian

曉晴愛的那些店

1. 迴回 Huí Huí

迴回的主廚許涵雁過去旅居在法國,數年前受到思含的邀約,在水湳洞的青旅住了一個月,當時涵雁心想,若要回台灣開餐廳,想開在這樣的地方。疫情結束後,與先生Jonathan移居水湳洞將台食結合法菜與自然酒,讓山城有了眾好有聚會的好地方。

地址:新北市瑞芳區洞頂路155-4號

IG:huihui_cave

2. 瀑布隔壁Bar

瀑布隔壁2023年底開幕,從葡萄酒、 威士忌、調酒、下酒小點,經過時間慢慢琢磨,有了主理人的個性。雖然開店前未曾有餐飲經驗,但是喜愛喝,也愛與大家一起喝,這樣的精神造就了瀑布隔壁的氛圍。

地址:新北市瑞芳區明里路85-1號B1

IG:nexttothewaterfall


  • # hence,雜誌
read more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