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硯拓【深夜時光電影院】:2005 年,《蝙蝠俠:開戰時刻》改變了世界影史?

張硯拓【深夜時光電影院】:2005 年,《蝙蝠俠:開戰時刻》改變了世界影史?

現在回想起來,2005 年對好萊塢電影史、尤其漫畫改編/超級英雄類型真是關鍵的一年。原因就在《蝙蝠俠:開戰時刻》的誕生。本片開啟了備受讚譽的英雄三部曲,開啟了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商業大製作的生涯階段,更將漫畫英雄片從雖然賺錢、但多少有點俏皮和 campy 的位置,推上了相對尊榮(prestigious)的,和戲劇(drama)、犯罪驚悚(crime thriller)等等關鍵字相連結的「正經」地位。

但到底,這麼正經要幹嘛呢?(why so serious?)

在此,我很想斷言《蝙蝠俠:開戰時刻》開啟了漫畫英雄電影的文藝復興,但仔細想想還是太武斷了(註1)。不過,當華納把復興蝙蝠俠的任務交到諾蘭手上,距離這位披風義俠上一次的銀幕亮相(以及摔跤)已經過了好多年。而當時這位英國導演的履歷上,只有三部介於獨立和中型製作的長片,而且全部被歸類在心理/犯罪驚悚類型。

我想,當時出資方的期待只有:離上一代的《蝙蝠俠》系列(1989~1997 年共四部)越拍越卡通、荒謬的風格越遠越好吧,遂提出「黑暗」和「寫實」的要求,沒料到諾蘭會趁勢深入角色心境,將這位零超能力的英雄故事,拍出了深度。

《蝙蝠俠:開戰時刻》從布魯斯韋恩的童年說起,在來回跳剪的敘事中交代了他失去父母的那天,他自我放逐的決定,他鍛鍊身心的旅途,還有他的「王者歸來」——回到高譚市建立一個戲劇化的英雄形象,以拯救這個人心灰喪、法治失靈的大都會。

搭擋編劇的諾蘭與大衛.高耶的目標,是讓布魯斯.韋恩/蝙蝠俠的雙重人格都能夠打動觀眾,於是布魯斯如何直面童年的創傷,並和身邊關愛他的人們互動,與蝙蝠俠如何化「恐懼」為武器、另闢蹊徑重建高譚市的法治,都要扣人心弦。《蝙蝠俠:開戰時刻》示範了超級英雄題材的核心魅力不必是扮裝與武打的奇觀,而是面對困境與超越——是這些「非凡人」所面對的,你我可以體會,但不一定能夠效法的選擇。

而我要誠實說,2005 年我是抱著「姑且看看吧」的心情進戲院的。既沒有看原作長大的粉絲情懷,更對於上一部《蝙蝠俠4:急凍人》(1997)在當年就讓國中年紀的我很傻眼的胡鬧風格難以釋懷。但《蝙蝠俠:開戰時刻》的莊重和敘事的自信,讓我改觀了。文學系的諾蘭非常在乎內在動機,重視英雄的旅程,為角色鋪墊了十足豐厚的起源故事,以至於多年後在兩部(顯然一開始沒計畫的)續集裡,都還能有各種回扣(echo)。

片中,高譚市的白天是似曾相識的紐約、芝加哥市景融合,但到了晚上,破敗凌亂的街相與糜爛的燈色,則是參考香港的九龍城寨,以及東京的夜景。於是不只有黑色電影(film noir)氣質,還帶著點賽博龐克(cyberpunk)的氣味,這套美學彷彿預知了我多年後愈加沉迷的電影品味,也讓有點被《黑暗騎士》的光芒掩蓋的本集,一直藏在我心裡。

而在十八年後,我再次像是拜訪老友一般,重看了《蝙蝠俠:開戰時刻》。這一回令我驚訝的是:即使我們後來又看過無數的英雄起源,看到都麻痺了,但這個故事依然有效。從克里斯汀.貝爾的非典型帥哥氣質,到富家少爺/孤兒的身份如何連結到扮裝懲惡的決定,再到片中充滿了父輩的配角,以相互抗衡的牽引之線,將布魯斯拉拔/拉扯在一個平衡點上,成為英雄。

我還記得,當初吸引我進戲院的主因,是星光熠熠的配角群名字,這在當時體現的是「蝙蝠俠」這塊招牌的面子。沒想到這之後,這張面子也被諾蘭接收了,真的是當你想成為大導演,全宇宙都會來幫你。

現在再看,也在有點太急躁的剪接裡,感受到諾蘭正適應著商業動作片的節奏,本片兩小時二十分的篇幅在當年堪稱史詩——當然,這在日後動輒快三小時的諾蘭片單上只是小意思,但畢竟那個年代和導演的話語權都不同——在這樣長的篇幅裡,諾蘭標誌性的敘事風格正在建構,在多達四段的時間線中,《蝙蝠俠:開戰時刻》沒有固定的跳躍邏輯,而是隨著劇情——更具體說是角色的動機和心路闡述——有機地切換。這樣的複雜度,放在諾蘭日後的片單上同樣是小 case,但一位作者的養成,的確在進行中。

最後,這個專欄一路寫來,我已經非常習慣要談「多年後再看」的觀點和心境差異,但這次對《蝙蝠俠:開戰時刻》,我卻不太能察覺什麼。想想是因為,關於英雄的展演和系列的開展——這一切直到現在,都仍是主流議題,從未離開我的思考和評論圈的討論吧。

但我還是想說說,本片對後世的影響。

我始終覺得,諾蘭在日後完成了《黑暗騎士三部曲》,其中對於蝙蝠俠凌駕在法律之上,既是法治失靈的解藥也是對法治本身的毒瘤、的這一段反思,幾乎在《黑暗騎士》上映的 2008 年,就把「超級英雄」的題材核心思辨完了(註2)。另一方面,許多知名 IP 從此爭先恐後「重開機」,其中 007 系列、美版哥吉拉、甚至X戰警與夜魔俠影集等等,都講求寫實、嚴肅、去卡通化,顯然也來自諾蘭版蝙蝠俠的啟發。但這樣的風格套用有其極限,要說這套美學籠罩、捆綁了日後動輒得咎、左支右絀的 DC 電影宇宙整整十年,也不算錯。

至於諾蘭,他早就放下披風,又去開發了《全面啟動》、《星際效應》、《天能》等等好幾個架空而悠遠的世界。依然沈迷於英雄,依然等待被拯救的,只有我們啊。

-

註解:

  1. 畢竟 21 世紀頭幾年正是《X戰警》和《蜘蛛人》兩個系列大放異彩的時刻,其中最好的《X戰警2》和《蜘蛛人2》分別來自 2003、2004 年,可以說有一波創作能量一直在堆疊。所以,充其量我們只能說:這是 DC 漫畫陣營的文藝復興,他們的看板英雄超人的上一部電影已經快二十年了、上一版蝙蝠俠也因為第四集的荒誕成績,而被急凍了近十年。
  2. 2008 年還誕生了《鋼鐵人》,這個日後成為全球影史最巨大系列(漫威電影宇宙)濫觴的珍貴作品和《黑暗騎士》同年生,既使得 2008 年成為英雄電影史上最燦爛的年份之一,也讓《蝙蝠俠:開戰時刻》以人為本的敘事哲學被好好承接跟發揚光大。



【影評人暨《釀電影》主編 張硯拓】

曾任金馬獎、香港電影節費比西獎、女性影展、高雄電影節評審。出版散文集《剛剛好的時光》,文章散見《大誌》、《BIOS monthly》、《新活水》、《500輯》、《聯合文學》等線上與紙本媒體。有點太過於寵兩隻貓。

FB / Letterboxd:yentuo|IG:yentuochang

【深夜時光電影院】專欄

二〇〇〇年是新舊世紀的交替,也是我剛滿十八歲的一年。當時的世界還未脫離世紀末的狂歡,當年的我也沒有意識到「真正」的人生已經開啟了。那些年遇上的電影,後來一一成為我的心靈寶石,構築我的記憶和價值觀,也和現在的自己對話。在這個專欄裡,我想要一步一部,重訪它們。

author
張硯拓

【影評人暨《釀電影》主編 張硯拓】

曾任金馬獎、香港電影節費比西獎、女性影展、高雄電影節評審。出版散文集《剛剛好的時光》,文章散見《大誌》、《BIOS monthly》、《新活水》、《500輯》、《聯合文學》等線上與紙本媒體。有點太過於寵兩隻貓。

FB / Letterboxd:yentuo|IG:yentuochang

【深夜時光電影院】專欄

二〇〇〇年是新舊世紀的交替,也是我剛滿十八歲的一年。當時的世界還未脫離世紀末的狂歡,當年的我也沒有意識到「真正」的人生已經開啟了。那些年遇上的電影,後來一一成為我的心靈寶石,構築我的記憶和價值觀,也和現在的自己對話。在這個專欄裡,我想要一步一部,重訪它們。

read more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