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gstyle:恆隆行

21

April 2022

人物專訪

21 April 2022 / 人物專訪 /

探 究 框 架 外 的 生 活 本 質 | 杜祖業

TEXT | YUI CHEN ・ PHOTO | Aihciy Hsu

打從投身男性時尚媒體開始,杜祖業就認為「時尚不只是衣服」,一個人穿怎樣的服裝,背後應該有某種生活型態支撐著。這回來到他參與規劃設計的空間,每道光線進入的角度、半透隔間的視覺,都是他特別保留的停頓點,關於生活餘裕的厚度,由此而生。

自 2003 年到 2021年,和杜祖業名字相聯的三個字都是「GQ總編輯」,去年他離開一手灌溉茁壯的刊物,目前以 Condé Nast 創意及商業顧問身份,在文化、藝術、設計、建築等不同領域自在遊走,以長年積累的編輯底蘊大量搜集、挑選資訊,最終呈現引領當代風格先驅的作品。

 

 

 

 

放下背負了近 20 年的台灣 GQ 招牌,杜祖業形容自己彷彿從被定義的框架釋放出來,現在的他不是總編輯,更不是某路線的編輯,只是抱持一如既往的編輯魂看待周遭世 界的人。他還是一樣大量閱讀、喜歡旅行,只要和生活有關的,一直以來都是滋養他創意靈感的泉源。

 

 杜祖業回憶剛接手 GQ時只是三十出頭 的年輕人,「那時為了想要做出理想內容,必須以一種推土機的精神前進。」他不滿足於只用圖文向讀者傳達所謂「全方位提升生活品味」的作法,「我想以媒體為名辦活動,但大家當時還不知道策展能做什麼?或是策展之於博物館、美術館之外的可能性?」作為內容創作者,杜祖業坦承要如何形塑一個架空概念是最困難的部分,也無法先評估商業價值,但 GQ 在 2006 年在剛開幕的信義誠品舉辦 GQ Deluxe Shop 編輯私物的主題展成功了,大眾不只來看新鮮,更產生一種和雜誌親近的感覺,在往後急遽數位化的時代裡,各家媒體除了追求線上按讚數,也漸漸發現透過線下活動和閱聽眾進行真實互動的重要。而杜祖業搶先替 GQ設立了標竿,其後在行銷與業務部推動下,包含近年深受歡迎的「城市野營」、「MOTY風格男人大賞」 與「UP Club」等活動,都是把現代人追求 的品味生活具象化的最佳範例,杜祖業從市場調查的結果發現,即使不是 GQ讀者,也有大量群眾到現場共襄盛舉。在最後一次關掉辦公室的燈之前,他最初期待看見台灣男 性如何過好生活的願景,算是實現了。
現在杜祖業隨順工作機緣帶領身體前往 遠方,他依舊喜歡都市的時髦美,也愈來愈受到大自然無修飾的美吸引,「我覺得兩邊都要交互去體驗,彼此做一些參照。」來到從登山口到山頂滿佈不同氣候帶植披的高山,即使得邊爬邊調整呼吸和體力,還不忘想著「老天爺是天生的園丁」;探訪東部蜿蜒峽谷,聚焦細微處欣賞鬼斧神工的奇異地貌,他尤其愛東海岸面向的廣大太平洋,大讚「這種放鬆開闊感,和西海岸真的不一 樣。」如果探訪未知城鎮,杜祖業總想尋找當地歷史文化的蛛絲馬跡,「疫情前到海外旅遊,文化衝擊對感官的刺激是巨大的,現在大家多半留在台灣,如果只是走馬看花就玩過了,深刻的感受就少了些。」他提出「願不願意對當地現狀多思考生成脈絡?」與「願不願意敞開心胸,感受這裡哪些事物吸引自己?」當這些思維方式成習慣後,杜祖業認為感官會自然而然打開,尤其在萬事備感封閉的後疫情時代,若能如此訓練心腦,便可以更有意識地體會生活。

 

 

 重視美感的人都會有一段喜歡設計師作品的時期,
而現在的我買東西只在意實用性、耐久性,
還有是否能精準解決我的問題,
符合這三大要素的物品,通常都不難看。 

 

偶爾出趟遠門,原本偏好待在家的杜祖 業發現「出門後更想回家了」,尤其每個人的家都有一股讓自己安放身心的獨特氣味,只有適度地離開才能再度聞到它。他說家裡空間不大,但每個區塊都安排好該工作就工作、休息就休息的功能,「如果生活的界線模糊,什麼事都做不好。」抱持著做任何事就該投入當下狀態的念想,杜祖業有感最近常出現在媒體上的「儀式感」三個字並沒有受到深刻解釋,「人類遠古以來就和儀式密不可分,比如祈雨儀式,眾人選好日子後以特定的道具和做法,齊心向老天傳達希望下雨的願望。」這股接近無雜質的精神力以及對儀式物件的講究,如果無法達到相同程度,杜祖業寧可不做,喜歡喝茶的他自認還 無法在家擺茶席,那就把全部專注力放到好好泡一杯咖啡上,以自宅為原點,活出自由且多樣的新身份。

 

 

生活哲學

 

最近才以嘉賓身份參與 GQ 一年一度 SUIT WALK 活動,杜祖業在個人 IG上分享眼鏡之於男性造型的重要性,不僅搭配實用度超越季節限制,還能達到轉化個人氣質的效果。他過去在 GQ幫政治人物或明星做造型的經驗中,第一個改造對方的單品一定是眼鏡,與其只戴無框或金屬框,他發現有點年紀的男人戴小圓鏡框可以降低嚴肅感,變得容易親近,就連漂泊男子漢形象鮮明的蔡振南在某次雜誌拍攝戴上玳瑁鏡框,也完全變了一個人。杜祖業鼓勵大家可以多去眼鏡行試戴,甚至拍照紀錄,觀察不同鏡框如何修飾臉型,或是框出以往不曾有過的表情。他以英國人最愛的重點配件帽子為例,提出近視人口眾多的台灣人離不開眼鏡,既然不可避免,何不好好把握用生活必需品展現個人特質的機會?

 

 如果閱讀是把字讀進心裡,書寫就是杜祖業把一切再整理釋放的動作。喜歡書法的他最近迷上用軟筆抄寫書頁上特別有感的字句,期待有一天一拿起毛筆就能掌握運筆技巧。因為生活中靈光一閃的想法太多,他會用postalco的Snap paper筆記夾收納隨手寫下的紙片或會議速記。這個美日合作的品牌保留許多早期郵局或辦公室元素,細節上則呈現當代時髦新意,筆記夾常規品項只有素色,杜祖業時常攜帶的這款則是和美國織物品牌 Alexander Calder 推出聯名的作品。從事平面媒體多年,可想見杜祖業家中藏書量媲美圖書館,他買過 BYREDO 的「圖書館 / 懷舊書香 Bibliothèque」香氛蠟燭與 香水,但格外喜愛近期入手的同香調線香。杜祖業形容線香彷彿一個生命體,每天早上點起線香欣賞煙霧繚繞,也在香段逐漸燒盡時看見時光流逝的軌跡,當家中書頁的紙味、家具木頭味和線香氣息在空間中合而為一,就是能令杜祖業備感安心的氣味。外形如老虎鉗般的三条燕指甲鉗曾登上許多雜誌,當初受外型吸引入手,實際使用才發現剪完的指甲完全不用再打磨,在日常必做小事上節省寶貴時間,更棒的是,職人工藝的指甲鉗陪伴身邊多年, 確實是男人值得投資的小物。電擊打火機對每天都要「點」些什麼的他來說,也發揮異曲同工之妙,杜祖業透露雖然這是早晨醒來滑手機被演算法推薦的商品,沒多加考慮就下單,但小小一支外型俐落、 只要 USB 充電,點快見底的大蠟燭也不會燙手,讓一向對小物挑惕的他用得相當順心順手。

 

 

你想第一個知道我們的最新產品和新聞?

立即訂閱電子報,享有第一手最新優惠資訊